Welcome彩票注册开奖结果|Welcome彩票注册登录
中新网迪拜12月1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开幕式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30日在迪拜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用亲身经历向与会者介绍,在生态文明保护上,中国不仅仅是在说,中国一直在行动。
会上,姜飞以个人故事为例,向与会者分享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1971年,姜飞出生在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个农村,在他的回忆里,家乡就是一片小树林,上了大学后,树林却不见了。但是现在回到家乡,小树林又回来了,河沟里的水也变得非常清澈。姜飞表示,他个人成长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如何从经济聚焦转向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并行发展的国家。
姜飞还分享了加拿大城市温哥华的例子。温哥华在停止砍树和污染后,用了30年的时间成为了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姜飞呼吁,关于生态文明保护的这个话题,不仅要做,不仅要说,还要持续地说,把每一个人的力量汇集起来。全球应像中国这样专心致志地建成美好家园,保护地球。
边会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与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网联合承办。(完) 【编辑:刘欢】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近日发表了介绍湖北省天门市的报道,讲述了天门白龙寺的建筑特色。
白龙寺。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报道称,天门市古称竟陵,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著名的佛寺白龙寺相传始建于南朝、重建于明代,后渐失修,现仅存殿宇两栋。
白龙寺是湖北省内为数不多的明代寺院建筑,其建筑形制和构件,展现了明代建筑与地方建筑结合的风格特征,是研究湖北明代地方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白龙寺。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相传,因白龙寺引水解救一方生灵,民众在五华山北麓设祭坛以祀,南朝齐武帝肖赜次子竟陵王肖子良,将祭坛改建为佛寺,依坛取名为白龙寺,迄今已有1500余年。唐鄂国公尉迟敬德将寺院扩建重修,使其拥有前殿、大雄宝殿、后殿、大悲殿、五云堂,五华清憩、官房、禅堂等建筑群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艺精湛。明正德八年,嘉靖十五年,白龙寺又经几番装修,使其“廓隘而宏,易敞而整”“以为改规,不啻倍蓰”。寺内碑文载道:“栋楹穹窿,撑柱霄汉,丹碧辉煌,晃耀星日”。明文学家李濂留下诗句“白龙寺倚五华山,寺下长汀抱楚关”。
1949年以来,白龙寺经多次维修后恢复了当年风姿,龙脊兽瓦,红墙朱门,重檐拱斗,兽鸟嵌扉。历代建筑艺术风格怡然自存,大雄宝殿楹柱28根,中柱十字通风,两米合围,旁柱斜断落基,千年不动,炎夏不汗,丝尘不染。大雄宝殿供有如来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善才、龙女、文殊、普贤、十八罗汉,造形各异,弦金绘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完)